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7节 (第2/2页)
田被蝗虫啃噬,李跃心中难受,饥荒比战争更可怕,人饿急了,也就不会在乎什么官府、朝廷,刚刚稳定下来的人心,又会动荡起来。 ??刘群六十多岁,亲自下田捕捉蝗虫。 ??这个时节蝗虫有甲壳,四肢锋利如刀,不到片刻,刘群双手滴血。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 ??即便地上虫尸一层又一层,也无济于事。 ??蝗虫实在太多了,铺天盖地从北方扑来。 ??“都停下,点火,烧!”李跃忍痛下了命令。 ??这两块陂的粮食保不住了,这么下去吃力不讨好,蝗虫吃饱喝足后,会成为它们的繁衍之地。 ??“梁公,如此之多的粮食怎可毁于一旦,只须挺过这一个月,便可丰收!”刘群、申钟等老臣满脸苦涩,他们经历过邺城饥荒,惜粮如命。 ??“河北已经保不住了,要保住河南,此乃军令,烧!”李跃没有再跟他们解释,让亲卫点火。 ??很快,麦田燃起大火。 ??受到火焰吸引,无数蝗虫从天空扑下来,钻入火焰之中,噼噼啪啪,一阵阵的脆响过后,到处都是焦臭气味。 ??李跃忽然想起昆虫都有趋光性,也就是飞蛾扑火。 ??到了晚上效果更明显。 ??李跃旋即令新兵们全去砍柴伐木,又令人从周围城池取来干柴,抛入大火中。 ??让大火一直烧下去。 ??到了晚上,同山陂、白祀陂火光冲天,点亮沉沉黑夜。 ??铺天盖地的蝗虫从四面八方而来,钻入火堆之中。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梁公此法深得古义!”一见此法有效,申钟送来一个热乎乎的马屁。 ??冉闵称帝,也是他第一个响应。 ??“天无绝人之路,多难可以兴邦!”火光照耀下,李跃越发自信起来。 ??只要黄河以南的粮食保住了,问题就不大。 ??李跃在枋头黎阳建立第一道防线,周牵在白马、濮阳建立第二道防线,清河、平原、渤海诸郡也采取此法,夜火烧蝗。 ??虽然也有零星的蝗虫飞过黄河,但不成规模,被全力以赴的百姓扑杀。 ??整整半个月,李跃就住在同山陂,连婚事都推迟了。 ??大河两岸每天晚上都会燃起大火,斥候、校事往返大河两岸,如李跃的耳目一般审视各郡各县。 ??没人会在此事上疏忽大意,对饥荒的恐惧早已深入骨髓之中。 ??不需要李跃的宣令,各地全都动员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 ??蝗虫肉眼可见的稀少起来,再也没有那种铺天盖地的景象。 ??李跃仍不敢大意,连公务都直接在同山陂大营里处理。 ??邺城受灾都如此严重,河北其他郡县更不用说。 ??燕国受灾远在邺城之上,连慕容儁都就食辽东。 ??中山、武安、襄国诸郡饥民遍地,燕军也主动收缩防御,退回襄国一线,舍弃邯郸、武安等城池。 ??他们退了,李跃也没有出兵占领这些城池。 ??一则,眼下旱灾连着蝗灾,这些城池都是巨大包袱,人口都被迁走了。 ??二则,守城士卒少了,挡不住燕军,守城士卒多了,削弱了邺城的防守。 ??邺城周边已经稳固,坚如磐石,构筑一条新防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不如将这片区域变成缓冲区。 ??李跃甚至怀疑这是慕容恪故意吸引自己向北面投入兵力。 ??危机危机,有危险就有机会。 ??巨鹿、安平、常山等郡纷纷派人请求支援粮食,鲁口王午也派了人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一场天灾,让李跃对这些势力的掌控力越来越强。 ??常山太守苏彦将家眷都送入邺城,安平太守、巨鹿太守也上书请求黑云军入驻。 ??唯一还硬着脖子的也就鲁口王午,但对李跃的语气也恭顺起来。 ??“驯服烈马,先要摸准它的脾气,得到它的信任。”李跃对鲁口的这支精锐垂涎欲滴。 ??这支人马从邓桓起,就几次抵挡了慕容恪、慕容垂的进攻。 ??刘群却没李跃这么乐观,“去年辛苦积攒下来的粮食所剩无几……” ??李跃道:“青兖保住了,粮食不必太担心,我们有了人,又新得淮北之地,大力屯垦便是。”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