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8节 (第1/2页)
??现在被迫听到这些朝廷秘闻,他也很为难。
??况且,他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消息没有来得及告诉谢玄,现在谢玄的脸就这么难看。
??等到他听了这个消息,还不彻底疯了。
??“谢将军,还有一件事,也是陛下吩咐的。”
??前方两人还吵得热火朝天,虽然看起来还算体面,但是你来我往,酸言酸语也是止不住的往外冒。
??若不是皇命在身,董福海真的不愿意打扰他们。
??谢玄一顿,转向董福海。
??董福海还没开口,谢玄就有一种预感。
??司马曜又要搞事。
??“陛下有旨意,你还不一次说明白。”
??谢玄回到座位,严阵以待,董福海慢吞吞走上前,支支吾吾,半天也吭哧不出一句话。
??王谧也警觉起来,看起来有好戏。
??他自顾自的给自己找了个座位,做好了吃瓜的准备。
??他们两个的表现,提醒了王谧,接下来的话,大概会让谢玄很难堪。
??老小子,你让我难堪,自己也得不到好处,等着吧!
??“让让,给老夫让个地方。”
??别看桓冲年纪大,可是仍然冲在吃瓜看戏的第一线,完全没有架子,没有人伺候,他也能搬着个鹿皮小垫,坐到王谧身边。
??魏晋时期,还没有高个家具,这个时候流行的坐具,最高的,也就是从北方胡人那里流传过来的胡床。
??所谓胡床,形制大概类似于今天的马扎,腿部成交叉,面上附上柔软的面料,方便折叠。
??这种胡床坐具,既能把双腿从跪坐之中解放出来,又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一开始,在北方,胡床这种坐具也主要是在行军打仗时使用的。战士们将胡床绑在马鞍上,就可以在征战的间隙,随取随坐。
??胡床的这种轻便属性,让它流传到南方,最开始也是一种户外的坐具,人们不会把它特意搬到屋子里使用。
??魏晋时期,中土人的坐姿主要还是跪坐和低矮胡床混杂使用,尤其在江南地区,跪坐还是主流。
??彻底解放双腿的高腿坐具,要到唐朝时才彻底占据主流地位。
??于是,堂堂荆州兵团的大将军桓冲,现在正抱着鹿皮小垫子,嚷嚷着要王谧让地方。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般人看来,王谧这样的世家子弟,风流倜傥的公子,和武功当先的谯郡桓氏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
??但是,王谧却非常欢迎桓冲的来临,立刻抬起屁股,给他让了一块地方。
??在桓冲的身上,他嗅到了同道中人的气息。
??做人嘛,何必这样一板一眼,装腔作势,累不累啊!
??经过了这次抢粮事件,王谧也看清楚了,谢玄为人也不过尔尔,正所谓伪君子和真小人之间是有壁的。
??如果说桓冲是真小人,那么谢玄就是伪君子。
??面对同样的局面,都是军中缺粮,桓冲都不一定会纵兵抢粮,之后还坦然甩锅。
??桓冲在荆州横行霸道惯了,一向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也不注重社会舆论。
??你且看看他在荆州坦然铸钱,还把这件事到处嚷嚷就知道了。他根本不在意乡民们的想法,对司马曜的厌恶也毫不畏惧。
??这样的人,作恶也做的坦坦荡荡,有什么黑锅也不会往别人的头上甩,都自己扛着。
??“有什么话,你就赶快说吧!”
??屁股还没坐稳,桓冲就开始搞事,董福海心里本来就忐忑,听了他的吆喝,心里更虚。
??连谢玄的脸都不敢看,对视更别提了。
??他这样胆怯的表现,让谢玄也起了疑心。
??怎么回事?
??一个刚才还一门心思和他套近乎的人,说到此处,却忽然犹豫起来。谢玄直觉,司马曜要传达的旨意,肯定与他有关。
??而且,还是那种见不得人的,根本一点也不光明正大的事情。要不然,直接写在书信里就是了。
??难道,还怕他谢玄不识字?
??“谢将军,陛下打算这个月就让琅琊王入朝理政,录尚书六条事。”
??轰隆隆一阵大雷,从谢玄的头顶滚过。
??晴天霹雳!
??滚了一轮,又滚回来了!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