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稳定人心 (第3/3页)
净,早干嘛去了!” 众人都表示赞同。 岑杙一早上就被那些似真似假的言论轰炸,直到现在才觉出一丝舒心的味道,这几年李靖梣巡河在外,避开了皇帝在朝中集权的布局,以致现在皇帝能够轻而易举地分权给敦王。乍一看东宫是处于相对不利的局面,但其实能够避开皇帝的锋芒韬光养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从前几年皇帝对萧王的残酷打击就能看出,他们这位君王在集权的过程中是不会对任何人手下留情的,如果东宫和皇帝硬碰硬,下场只会比萧王更惨。所以说储君是天底下最难为的差事,既要避过皇帝的锋芒,还要谋求为百姓做些真正意义上的实事,李靖梣这份苦心经营连岑杙都不得不叹服,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领不领情呢。看他提拔敦王的手段,显然是在有意在打压东宫的势力,如果只是打压一下没别的意图也就算了,但如果是意在动摇根基,连她都不得不替李靖梣抱屈。 东宫。幕僚们散朝后都汇聚前厅,等候皇太女召见,尽管气氛格外凝重,仍有三三两两的议论声传出。 “真是岂有此理,九龙伞一柄和三柄有什么区别?减掉两柄就不算僭越了吗?礼部那些人都是吃干饭的吗?竟然没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嘘——你小声点,礼部尚书潘遂庸十年前就反对立殿下为储,现在你指望他站出来替殿下说话,那还不如指望猫哭耗子呢!” “你们说皇上究竟是什么意思?十年前,他可是力排众议立殿下为储,如今却又如此提拔敦王,实在叫人看不懂!” “你也说是十年前了。十年前,先太子亡故,皇上病危,严太师一党隐隐有扶植萧王继位之势,如果不立殿下,那等于把江山拱手让人。如今萧王一死,你再瞧瞧皇上对东宫的态度。” “欸?你还别说,好像皇上冷淡东宫就是从六年前肃清萧王一党后开始的,只是从来没到今天这种程度。你说皇上如今抬举敦王,是不是真的要……?” “咳!殿下到——”在东宫侍卫长暮云种的提醒中,李靖梣一身锦衣华服走到了前厅中,幕僚纷纷站起来朝她躬身行礼,她神情严肃地独坐正位,把袖子摆好,示意诸位免礼。随后开门见山道:“近日,京中流言甚多,相信各位都有所耳闻。” 厅中一片静默。 “今日,本宫就捡最要紧的长话短说,在座各位不少是从清和十五年就跟随本宫的能臣干吏。幸赖各位扶持,东宫方能撑到今日。这份恩情本宫一直铭感在心。如今东宫虽处境艰难,但也深知人各有志,不愿强人所难,如果各位想离开东宫,移枝别处,本宫不会有丝毫阻拦。” “殿下,您这是何意?我辈岂是那种见利忘义、跟风使舵之人。臣等敬佩殿下为人,更仰慕殿下才识,必将誓死追随到底。” “对,臣等誓死效忠殿下,守卫东宫!” “好,各位的忠肝义胆本宫会铭记于心。既然诸位还认本宫这个主子,那么有些话本宫就不得不提前讲明,也请诸位能够牢记于心。” 众幕僚听到李靖梣话里的严肃,全都端正态度,洗耳恭听。 “一、宴会之事既成事实,本宫不想再听见有谁再私下议论,尤其是借此妄议圣上是非,一旦被本宫发现,必将严惩不贷;二、回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闲言莫理,更不要刻意与敦王派为敌,本宫不欢迎那些意气用事,惹是生非之人;三、本宫的储位乃皇上亲定,十五年下明诏颁布天下,海内共知,即使皇上要废本宫,也要拿出合适的理由,重发明诏。在此之前,本宫依然是这东宫之主,任何胆敢妄议储位更替者,一律按犯上作乱论处。听明白了吗?” “喏!” ※※※※※※※※※※※※※※※※※※※※ 又被锁了,继续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