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5节 (第3/3页)
是个乐天派,正相反,她习惯优先考虑事情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 ag出品,左腾导演,王润心编剧,演员的知名度和演技都有保证。 只看这些,没有谁会觉得《繁花将尽》会是部烂剧,不管是关心娱乐圈的八卦人士,还是靠娱乐圈赚钱的营销号,还有对《繁花》多有了解的娱乐圈从业者,都觉得《繁花》长了幅剧王像。 在香柚台和西红柿台两台联播情况下,每集的最终报价是720w,浣熊为了网络独播权支出的购剧价格还尚未透露,但是完全想见那会是个对ag来说相当美妙的数字。 可这关董甜甜什么事儿呢? 她知道能让公司挣钱,挣大钱,对迟念发展很有好处,会受到很多的重视。 可卖再多钱,对董甜甜来说也就是个数字,卖剧价格拿出去吹有什么意思?每年多少卖了高价的剧扑妈不认。 一旦剧不好看,就是卖出天价对粉丝也没用,剧扑了,坑了买剧的平台,粉丝要拿这种大合同在各大八卦平台吹偶像的影响力,吹他/她的商业价值,不是蠢就是坏,不识相透了。 历来在未开播之前吹“剧王”的,抗得住奶,真的登基为王的,是少数派,而剩下的大部分“剧王”,都被奶死了。 董甜甜就被奶的发慌,她也不是过度悲观,实在是《繁花》的题材让她不看好。 在董甜甜看来,内地电视剧市场其实还处于懵懂阶段,看起来热闹,可远说不上成熟。 别看这些年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服化道越来越精美,可决定一个市场成熟与否的,不可能只靠钱。 更专业的东西董甜甜说不上来,可她因为粉迟念的缘故,在粉圈摸爬滚打久了,对跟迟念前程息息相关的影视界,也是做过功课的,起码比只把看剧当消遣的普通观众,要更多了解一些剧集背后的东西。 国内电视剧制作,在董甜甜看来,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类型化市场。 是否具有明确细致的类型区分是衡量这个圈子商业化程度,成熟化程度,产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内电视剧制作当然是可以分类,但是这个分类十分粗糙。 先按时间划分,是古装剧和现代剧。 再按严肃性划分,分成正剧和偶像剧。 现代剧拥有相对多的类别,在正剧下面有谍战,年代戏,生活戏,职场戏…… 而偶像剧名下则五花八门,随便按个背景,主要看感情纠葛。 乍一看,这不是挺丰富的,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类型化要求的是形成一种剧集传统,而国内最有底蕴,最有传统的剧集其实是年轻人已经不大看的主旋律正剧。 抗战戏、谍战戏、年代戏、家族史诗…… 这才是国内电视剧制作最成熟最菁华的部分,不仅集合了最好的导演编剧演员,能讲述好的故事,有明确的故事内核,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可能类型剧宣扬的价值观如今已经显得落伍,甚至不那么受到年轻人的认同,但是正是剧集的价值取向,它要表现的内核,决定了这类剧具有精气神。 反观很多热播的偶像剧,是看不到这种东西的,只有浮于表面的热闹,无法品咂出任何深度。 市场确实会需要一些不谋求意义,只为打发闲暇的作品,但是如果商业上成功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没有深度,只有无需经过思考的热闹,那就会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市场是无意识的,资金会涌动向最有可能成功项目,当作品制作者以为自己抓住了观众的喜好,抓住了市场的脉搏,就会为了下一次成功,动用过往的成功经验,制作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为什么大女主剧风行,因为之前作品赚到了钱,为什么大ip改编剧风行,因为之前的作品尝到了甜头。 整个制作市场没有类型意识,全在跟着风向走,这无疑是非常不健康的。 风向自己就飘在空中,是没有根基的浮云。 什么是类型意识,每个剧集类型都有剧集传统,都有自身可以链接的同类剧做底蕴,有自己的观众群,可以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