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1/2页)
而后急忙向江远音走去,像一开始那样,抱住了江远音,用手温柔地摸了摸她的脸。 这对真正的师生,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母女,不需要任何的煽情与诉说。 韩教练陪江远音坐上了飞往圣彼得堡的飞机。 一年后的冬奥会也将在这里举行。 艰难而漫长的复健、在俄国编舞师那里频频地碰壁、语言与饮食上的种种不便…… 可身体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俄国编舞师跟江远音说,他的风格太沉重,找他的年轻选手不多,因为无法表达。 他改编的《鹤唳华亭》,是为他祖父而作的,纪念那已经逝去的苏联。 这样巨大的家国情怀,不适合江远音。 可江远音没认命,她软磨硬泡要到了磁带,吃饭睡觉练习,只要有时间就听。 直到她有一天在教堂门口喂鸽子时,突然的顿悟。 编舞师认可了她,然后又为她量身打造了短节目编舞。 具有民族风格,磅礴沉郁的《末代皇帝》 这个才华横溢的俄国男人用钢琴谈完自己改编曲,用磕磕巴巴的中文问江远音道:“Вnktopnr,你……懂吗?” 江远音没回答,她只有悲伤欲泣的眼神。 她是提前苍老的少女,年轻的面孔,疲倦却又燃烧着的眼眸。 万众关注的冬奥会,无数家庭把遥控器交给了体育频道。 伤愈复出的中国花滑女王江远音状态神勇,是本次冬奥女单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涂了厚厚的粉底以至于变得煞白的面孔,还有红艳到深处以至于发黑的嘴唇,极致的白与红对照,疲乏的眼神,让江远音看起来像一朵即将开败的罂粟花。 她重新返回了自己的巅峰,改刃成功,各项技术动作修正至绝对标准,技巧上已臻至完美无瑕。 现场观众鼓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无数个不关注花滑的普通家庭都为她打开了电视机,他们期待着她创造花滑历史,见证她作为一个传奇的诞生。 毫无瑕疵地结束所有动作,她没有力气了,可乐音已止,她的跌落反倒好像一个早先设计好的动作。 数不清的欢呼,为她的表演,为她的成功。 可无人知这其中的寂寞,这背后的挣扎与痛苦。 躺着冰面上,凄艳地笑了,是开至荼靡的惨败花朵。 她终于有了她曾经向往过的,属于女人的风情。 看到此处,秦嵬低头看表,他欣赏刚才的对照,跟《骷髅之舞》遥相呼应,由盛转衰,从炫技式的华丽表演变为沉郁厚重的自我表达,确实是个好的衔接。 可是看着表盘上的时间,秦嵬皱了眉头,因为还不到时间。 《末代皇帝》所传递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但是仍不是最后的大高/潮了,事业上的再度成功,和心理的疲倦两相对照,让电影得到了升华。 接下来,屠子肃要靠什么收场? 那套《鹤唳华亭》在炫技极致和情感浓度极致的《骷髅之舞》和《末代皇帝》面前怎么再做突破? 第三条路是什么? 这是整场电影,对于秦嵬来说,唯一的意外。 然后接下来的自由滑让他懂了。 最后的高/潮不是在欢呼中,在聚光灯下无声地衰亡。 能比这掀起更高的情感巨浪的,是在灰烬里重生,一次涅槃式的重塑。 这到底是部商业片,不需要一个明喜暗悲式的结尾,它需要光明。 一场天才运动员和花滑的对话,和她自己内心的对话。 谁都不是光明,谁都不是救赎。 她救赎她自己,她与她自己和解。 她是她自己的那道光 永不屈服于命运,永远追求卓越! 而这,就是江远音! 不需要多么懂花滑的技术,作为导演良好的通感能力让秦嵬接通了屏幕中人要传达的感情,她通过表演要讲述的东西。 艺术的国度是共通的! 江远音这个人物此刻在秦嵬眼里熠熠闪光 他在整个观影过程中第一次如此投入剧情。 但是该死的导演本能,他现在恨它,他想只关注那张脸要诉说的情感。 可他还是注意到结束时的光源是从迟念脸部上方罩下,让迟念看起来仿佛沐浴神光,这是把她当成天使,当成神在拍。 可这种级别的演绎,确实是一个人,最接近神的时刻,人的身上有了神性,这就是天才之所以为天才的地方。 屠子肃何其幸运,他找到了一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