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天下后我重生了_第9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0节 (第2/2页)

副典型的匈奴人长相,鹰视狼顾,身材高大健壮,眉眼中透露出毫不掩饰的野心。
  听说魏人如今的皇帝是个傻子,掌权的不过是个女人,这样的魏人朝廷,有什么值得他们称臣的?!
  就该用长刀和弓箭,以鲜血和战火洗清匈奴的耻辱!
  魏人那般羸弱,凭什么占据那样丰沃的土地,他们都该是匈奴勇士的奴隶!
  在匈奴之中,绝大多数人都和刘邺长子抱有相同的想法。
  刘邺看向自己的儿子,眸色深沉:“总有一日,匈奴的铁骑会踏上南魏的土地,洛阳的城门会向我们敞开,那些自诩为血脉高贵的魏人,会匍匐在我们脚下!但——不是现在。”
  那是何时?
  对上父亲纯黑色的眼,他驯服地低下头,不敢再多问。
  这是作为父亲和首领的权威。
  他相信自己的父亲,相信他会带领匈奴,走向前所未有的辉煌!
  刘邺走出王帐,入眼是成群的牛羊,他的族人们各自忙碌着,见了他,都恭敬行礼。
  每一个人都对他无比信服,因为任何胆敢怀疑他的人,都已经去见了英勇的祖先。
  他要带着这些人走出草原,让他们不必再忧心寒冬,成为天下最富饶之地的主人!
  大魏...
  刘邺脸上扬起一个冰冷得不带一丝温度的笑。
  那些魏人啊,聪明至极,又愚蠢至极!
  他看向洛阳城,想起那个敢于同他合作的女人。
  大魏徐皇后,你可曾准备好,迎接接下来的风暴?这是本王,特意为你准备的一份大礼。
  *
  并州开始有了难民,一开始只是三两人,后来便越来越多,大都来自受灾最严重的州郡。
  当地的人从他们口中得知,朝廷虽然派了人救灾,救济的粥水中却大都是砂石,几乎数不出米粒,与之前洪灾时全然不同,那时的粥虽清,好歹还能入口。
  受灾的百姓上告,朝廷派来的钦差却将他们乱棍打了出去,饥寒交迫,受伤的人没两日就丢了性命。
  百姓便知道,盼着朝廷救他们,是没有指望了。
  可还能怎么办,总要活下去,为了那一线生机,他们只能拖家带口,背井离乡。
  许多人走着走着,便倒在地上,永远也起不来了。
  他们沿途走过不少州郡,有的肯施舍两顿稀粥,有的却连城门也不让他们进。
  年景如此,当地的官员,只能选择先保住自己治下的百姓。
  放这些人入城,有太多的不稳定性,州郡的粮仓,也不足以活这么多人。
  难民们便只能继续向前走,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自己。
  可是除了向前走,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直到并州。
  周围的州郡都城门紧闭,不允许任何难民进城,唯有并州肯容他们登记名姓来历之后,有序入城。
  于是所有的难民都涌到此处。
  裴蓁蓁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些初冬时节仍然衣不蔽体的男女老幼,紧紧抿着唇。
  对于这些难民,并州百姓当中也是出现了一些不满的情绪。人都有悲悯弱者的天性,但当其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这份悲悯便要打个折扣。
  不过他们担心的一切还未发生,他们也就只能暂时保持沉默。
  裴蓁蓁这几年叫人四处收来的粮终于有了用处,难民们不会嫌弃陈粮的口感,只要能吃饱,只要能活下去,他们就满足了。
  但裴蓁蓁的粥不是白给的,她不可能白养着这些人,所有难民都要到工坊做工,以此换得自己的口粮。
  也有好吃懒做那等,嚷嚷着她为富不仁,有那么大的家业,却连几顿稀粥都不舍得施舍。
  其中或许还有不少人抱着趁乱冲进静园,抢夺钱粮的想法。难民的情绪被煽动起来,巨大的声浪扑向粥棚,握着汤勺的几个静园侍女不由有些瑟瑟发抖,她们何曾见过这等场面。
  眼看着一场□□就要发生,一声巨响,嘈杂之声顿消,所有人都转头看向声音来源。
  繁缕提着一面锣,在这些目光下僵直了身体,方才的声响,便来自于她手中铜锣。
  裴蓁蓁冷着一张脸,精致的容颜上仿佛凝了霜雪,她的美貌几乎让人不敢直视,她身上的威势,让这些闹事的人都有伏下头去的冲动。
  “是虞夫人,虞夫人来了!”
  手足无措的静园侍女们喜极而泣,她们方才真以为自己要将性命丢在这里了。
  虞夫人?
  难民们都知道,拿出这些粮食的,正是虞夫人,要他们做工的,也正是她。
  她有那么多粮食,却不肯分我们一点!
  这些富人都是为富不仁,不如抓了眼前这女子,把她家业全占了!
  诸如此类的话语在这群人中散播开,越来越多的人应和起来,心中本觉得这般想法不对的人,竟也融入了声浪之中。
  裴蓁蓁看着这一切,冰冷一笑,整齐的脚步声响起,披坚执锐的护卫立刻将难民围在其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