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 科普教育 (第1/2页)
??“林老师,你能不能敲敲锣鼓给我们听听?”坐在后面的李团结高喊道。 ??“好!听李老师。”林非凡拿起两个棒槌,敲起了锣和鼓。 ??冬崩,冬崩,冬崩冬崩冬冬崩…… ??于是教室里的人全都笑抽了…… ??唯有李团结一脸懵逼,他见讲桌上有锣鼓,本是想开个玩笑,哪知林非凡还真敲起了锣鼓…… ??敲完一段锣鼓谱后,林非凡伸出手呈掌状往下压了压,教室里所有的学生立马安静下来,没笑完的也极力憋着。 ??唯有杨股长还在咳嗽,其实杨股长是无法停住笑,但现在一个人还笑着那就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了,所以他把笑声转化为了咳嗽声,以掩饰着忍不住…… ??林非凡借机会补充说,所有的乐器发出声音都是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 ??大自然中有天然的乐音,例如小鸟的鸣叫声,小溪里的流水声,春风吹拂草地,细雨滋润绿叶等等。 ??打击锣鼓发出的声音属于噪声,噪声的振动是没有规律的,是杂乱无章的。 ??而锣鼓也是一种乐器,乱敲乱打,就刺耳难听了,但如果打出动听的节奏,那也能形成美妙的乐曲。 ??林非凡最后补充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方面的知识。 ??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从20赫兹到20000赫兹的声音大多数人能听到。 ??超声波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是听不见的。 ??苍蝇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147~200次,频率(f)是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即苍蝇飞行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147hz~20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 ??蝴蝶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5~6次,即频率为5hz~6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 ??所以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中苍蝇,却不能发现飞行中的蝴蝶。 ??发生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核爆炸、导弹发射时,会产生次声波。 ??地震前夕,往往出现“鸡飞狗跳”的现象,因为产生的次声波能被很多动物听到。 ??所以,如果发现有很多动物有异常反应,例如鸡惊慌地咯咯叫,狗狂躁不安乱蹦乱跳瞎喊叫,蛇爬出洞到处跑,满街都是老鼠,满地都是蚯蚓、青蛙什么的,则要引起警觉,很有可能是要发生地震了。 ??据说海啸过后,很少发现动物的尸体,因为它们提前听到次声波,逃跑了。 ??它们也想告诉人们,可惜人听不懂它们的语言,所以它们只好以行动告诉人类,但人类还是置之不理,骂它们是发疯了…… ??“噗——咳咳——咳——”后排的杨股长再次忍不住笑,又装作咳嗽掩饰着…… ??林非凡顿了顿,待杨股长猛烈的咳嗽缓下来后,继续侃大山。 ??大多数动物的听觉范围都比人的听觉范围要广,例如狗,听觉范围为15hz~50000hz,所以狗很灵敏,